在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起了之前一直和家长们聊的一个话题:“您希望孩子在幼儿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很多家长的答案是:“希望他们快乐!” 快乐即为幸福感。 那么何为幸福感? 幸福感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对当前生活的满意程度,并由此而产生的欢乐、进取的心理状态。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进取心理学之父"马丁·瑟里格曼表示,这个规则能被归纳成: 欢乐+参与+意图=幸福
而孩子的幸福感更是一种外在的精神状态。 处于幸福状态中的孩子感觉就像"水中的鱼"。 他们在生活中普遍能感觉到:心情愉快,对外界保持开放和接纳的态度,表现出活力的同时内心保持平静与放松。 幸福感是决定孩子参与度的前提条件,而参与度是形成幼儿幸福感要素之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为了更好地观察和衡量孩子的幸福感和参与度,上海惠立幼儿园从去年开始引入了比利时鲁汶大学创立的“鲁汶量表”。 我们在一年内会对所有的孩子进行多次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早期教育阶段评估框架体进行比对,通过对比帮助老师有针对性地去采取有效地措施来帮助指数较低的孩子来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参与度。 “鲁汶量表”创始人鲁汶博士坚信幸福感和参与度的重要性,他认为两者对孩子的学习表现与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与我们幼儿园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是无比契合的。 但是仅仅在幼儿园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和参与度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生活对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和参与度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养幸福感?
如何提高参与度?
父母的陪伴与倾听是孩子幸福感的源泉,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外,层次上升的秩序依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