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惠立幼儿园的 “小吃店”,一场妙趣横生的角色扮演正在进行。
老师环顾着餐桌上可口的饭菜,说道:
我想吃点蔬菜,店里有什么种类的蔬菜呀?
孩子如数家珍,似店主人一般和老师介绍今天的蔬菜种类。
肉也来一点,你可以给我4片肉吗?
孩子马上进行了菜肴的烹饪,并热情地用筷子将肉片夹到了老师的碗里。
那你们可以再给我单数数量的饺子吗?
一顿饱餐的老师抹了抹嘴,面露难色:
哎呀,肉有些咸。
一旁的男生主动端起了小茶壶叮嘱道:
吃的太咸嘴巴会干的,我给你倒点水喝就可以了!
Part.1
“无形”的游戏
看似“琐碎平常”的角色扮演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在老师和孩子一来一回的互动中,蕴藏着老师对于角色扮演的巧妙设计。
当孩子积极调动脑海中对于蔬菜词汇的记忆并用中英文进行表达时,恰是老师对孩子掌握食物类词汇及语言转化能力的评估;而当老师对于食物的数量提出了具体的指令时,孩子的小脑筋便开始进行数字的运算和单双数的辨别;当孩子给老师夹菜、倒水的同时,恰恰是观察能力和共情能力的试炼。孩子的全情投入提高了他们对于教学活动的幸福感与参与度。
这些能力素养的培养目标,都被揉捻进了这十分钟的角色扮演中。在“游戏”中,“无形”渗透的认知,比起传统的教授,孩子会更容易掌握,孩子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全情投入并主动探索。
对于幼儿来说,教学不仅是“有形”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运用自己的技能,包括观察能力、想象力、批判性思维等,使之形成自己的经验、拓展自己的认知,实现成长与创新。因此,角色扮演是惠立幼儿园每天都不会缺席的教育实践。
《幼儿自然法则》指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感知、创造与想象能力及情感,在幼儿期就已经具备,2-6岁正是这些潜能发展的关键期,正确的引导,则会打开某些潜能的发展。
在惠立幼儿园,老师在每一个孩子独特潜能的观察与支持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的探究实践,为他们创设可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并将学习的过程内化成终身习惯。
Part.2
“有形”的生活
对于教育与生活的关联,早在20世纪上半叶便初见端倪。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指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而在当今,横空出现的ChatGPT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和互联网一样,人工智能很快就会从遥远的传说变成日常生活的背景。
但不管人工智能如何更迭,他们却不太能感受关怀,不太会体悟同理心。而这些带有“人情味”的技能,恰恰来源于生活,和生活所带有的“烟火气”。
▲所有道具恰到好处地支持着幼儿对于生活的体验
细看惠立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难发现,“有形”的教学用具和玩具,为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注入了袅袅的“烟火气”。而孩子们恰恰就是这些物品的使用者,调度者,创造者。
中班-活动区角
孩子们可以在晾晒区体验衣服从洗涤到晾晒的全过程;
正沉浸于大富翁游戏中的孩子正在体验怎样通过建造房子来获得收益,并认真地将收获的租金收进自己的小金库;而另一边,有孩子正在用不同的小道具和轨道,设计出了原创的大富翁游戏,并和老师进行介绍。
大班-活动区角
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个模拟的荷包,里面有不同数值的币种,他们会在课间的茶歇时间,拿着自己的小荷包去老师那里进行小点心的购买,每天的点心种类不同,需要支付的价格和找零也不同;
教室里,正在进行宇宙旅行主题探索的孩子正在苦思冥想:去宇宙的行李里应该装些什么?列举了一张清单之后,他们尝试着将物品摆放进了行李箱。
人的内部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为每个人赋予了独特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和发展规律,不同的个性会有不同的偏好,老师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为孩子创设不同的环境与活动,支持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和“生活本身”捆绑的活动,锻炼孩子的思想与身体,帮助他们将习得的成果和生活相融合,进而自然地踏入生活之河,成为拥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者,这也是“全人教育”的目的所在。
惠立幼儿园的教育需要教给孩子什么样的能力?是完美地解出数学题,还是自信踏入生活的能力?惠立的教育,看到的是孩子的独特个性,着眼的是生活的智慧,并教给他们充分参与生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活,而生活本身便是教育。
活动时间结束,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刚刚在游戏中用来建造房子的木块放回了木架,“饺子”和“饼干”放回了烤盘,晾晒好的衣服收回到了衣篮里,一切妥当,孩子们跟着老师回到了教室中。
活动区角渐渐安静了下来……
一切恢复如初,一切又悄悄酝酿着成长的进步。